“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聶新輝:用心澆灌團結之花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發布時間:2021-06-01????瀏覽次數:16

記者:薄曉嶺

  2019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校農學院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新輝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并受邀參加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及慶典。

  石河子大學農學院教授聶新輝先后與回族本科生馬鴻煒、維吾爾族研究生努日曼古麗·艾尼結對認親,兩年多的時間,她堅持“思想上引領”“學業上指導”“生活上關心”,與學生的交流從淺入深、感情由遠及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

“從結對認親,重新認識園丁的價值”

  這兩年多,聶新輝生活中的最大變化就是多了兩個小親戚,對于一位80后教授來講,怎么照顧兩個“大學生孩子”,成為工作中一個新的重要課題。

  2016年11年28日,在農學院“民族團結一家親”暨“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中,聶新輝第一次見到她的結對學生馬鴻煒。第一次見面,這個19歲男孩子表現得很內向,作為大一新生的他還沒有跟學校老師如此交流過。

  “他的眼睛總是回避我,偶爾看著我的時候閃爍著一些畏懼和疑慮,我盡量保持和藹可親的語氣和他交流,初步了解了他的一些基本情況。”馬鴻煒是農業資源與環境2016級1班的學生,回族,家住烏蘇市四棵樹村。父母均為個體,家里有爺爺,還有一個妹妹上初中。他很喜歡跳街舞,為了練習晚上通常都不上自習。

  第一次溝通結束時,聶新輝送出了一句鼓勵的話:“鴻煒,你的家庭很美滿,你是長子,父母希望你將來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扛大旗呀!”他第一次靦腆地笑了,聶新輝與他約定:一個星期見一次面,如果有事可以隨時來找老師或者留言。

  “結對認親”——這種新的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方式讓聶新輝感到:每一位學生都是一顆小樹,我們在樹木成長時用心去修剪和培養,將來才有一顆顆枝繁葉茂、健壯挺拔的大樹,這也是我們教師如“園丁”的價值和意義。

  2017年10月28日,農學院農學系黨支部通知聶新輝新的“結對認親”任務—一名來自南疆的維吾爾族女學生努日曼古麗·艾尼。看著學生的基本信息,聶新輝倍感親切。原來,這名來自新疆疏勒縣阿拉甫鄉托馬艾日克村的姑娘是個“老熟人”。2011年至2016年間,聶新輝在華中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努日曼古麗是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棉花分子遺傳育種課題組碩研計劃的學生。她們一起在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聊天時,聶新輝還開心地說了句:“古麗,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咱們一起回新疆吃咱們的新疆飯、一起做科研,建設咱們的家園!”沒有料到,時隔一年,23歲的努日曼古麗真的回來了,就讀石河子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碩士,與聶新輝又結為親戚,這真是奇妙的緣分。2019年7月暑假家訪時,努日曼古麗·艾尼的父母激動握著導師聶新輝教授的手熱淚盈眶地用維吾爾語說到:“我生了這個孩子,你正真教育和培養了她,你是她的媽媽。”

  “我深深感到我和他們能結對子是緣分,自己有責任一點一滴引導這兩個學生,讓他們發揮潛能,希望在我的指導下他們的大學、研究生生活過得開心而充實,身體和心理健康,綜合素質優秀。”聶新輝為自己的結對認親“新課題”定下了目標。

“端正的思想態度是發展根基”

  聶新輝認為,樹立端正的思想態度是一個學生發展的根基,一定要抓好學生的思想問題。

  每個星期的見面,聶新輝都會和兩個孩子一起學習有關國家、新疆及兵團的時政新聞,了解身邊的最新發展變化。他們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觀看“輝煌中國”視頻、談切身感受;一起聆聽“兵團的農業和農業科技發展” 講座,了解新疆兵團豐碩的科技成果及美好的前景,強化使命擔當意識;一起參觀軍墾博物館和紅山小鎮,了解兵團悠久的歷史,感受新疆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看到新疆蘊藏的豐富物質資源及目前高速發展的經濟,培養熱愛新疆、熱愛兵團的情懷。從兩個孩子的臉上,她看到了作為新疆人、兵團人的驕傲。

  馬鴻煒是大一新生,第一次離家這么遠獨自學習生活,正是處于最易受影響、思想波動的特殊時期,聶新輝對他的關注更為細致。通過共同學習、深入交流,馬鴻煒開始追求思想上的進步,聶新輝又帶他學習了黨章,詳細介紹入黨流程,不斷引導他向入黨積極分子靠攏,增強他入黨的信心。

  聶新輝的座右銘是“自律才有自由”。看到馬鴻煒迷戀街舞、不上晚自習,第一個學期甚至出現掛科,聶新輝從培養規則意識入手,引導他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聶新輝帶著他逐條學習《石河子大學學生手冊》,聽他談對手冊上條規的認識,無論對錯都不直接反駁,只是認真聽和記錄,集中對他的錯誤認識進行分析指正,通過以前學生的真實教訓,讓他意識到錯誤行為的嚴重后果,希望他以此為戒,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在思想教育的問題上,聶新輝清醒地認識到,單純的說教遠遠不夠。她還時常約馬鴻煒周末打球,在運動中放松地交流;帶他與自己科研團隊的優秀學生一起玩、一起吃飯,同齡人交流起來少了很多思想代溝和障礙,用優秀學生的氣息對他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馬鴻煒已經從開始不主動交流到目前主動約老師,一起商量他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努日曼古麗是新疆內招班在內地讀完本科回新疆讀研究生的學生,學習基礎好,在內地的學習經歷使得她的思想也比較開放。通過溝通交流,聶新輝發現古麗的思想問題主要在學業方面,用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驗及時對她進行了開導,并鼓勵她研究生第二年準備碩博連讀。

  古麗信心滿滿,悄悄告訴聶新輝:“老師,我每次和您交流總是獲得滿滿的正能量,其實來石河子大學就是想著和您一起做科研。”聶新輝由此感到在學生迷茫時,一句鼓勵的話多么重要!

“學生就要抓好自己的主業”

  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回歸”,第一個就是“回歸常識”,要圍繞學生刻苦讀書來辦教育,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

  聶新輝把指導兩個孩子的學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不同基礎和階段因地制宜為他們調整學習目標,讓他們快樂地學習,也因為學習而快樂。

  “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動力。我從認識馬鴻煒同學開始,最擔心的就是他的學習態度和動力,最想轉變他的學習動機,出于我對他的了解,深知要想改變他的學習動機,難度和壓力重大,只有循序漸進式的耐心引導。”

  聶新輝結合專業特點為馬鴻煒整體梳理了大學四年的學習安排,最終詳細分析了怎樣做好畢業論文和找一份滿意的工作。“起初剛開始介紹以上內容,馬鴻煒好像只是淺淺了解,每次談到學習我都會直接或者間接提到其中內容,主要以舉例為主,哪怕是一點點認識上的進步我都會鼓勵他。”

  兩年過去了,馬鴻煒在學習上有了實質性進展,他主動提出要主持一次SRP項目,并主動聯系指導老師,雖然沒有談成,但這個進步卻值得鼓勵和表揚。

  馬鴻煒告訴聶新輝:“大一掛了兩門課程很后悔,當時沒有意識到也沒有把老師反復強調的事情聽進去,現在決心補上,同時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好好學英語,大二爭取過英語四級”看到他態度堅定,聶新輝每個星期五抽出時間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輔導,當年的期末考試,馬鴻煒全科通過,并于2019年暑假埋頭在聶新輝團隊中學習,全力以赴復習考研。為此,聶新輝特地介紹碩士研究生努日曼古麗給他認識。他們結為姐弟,長期在學習生活中互相交流。努日曼古麗在生活中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及學習上勤奮刻苦的精神潛移默化影響和教育了馬鴻煒。

  “我鼓勵他將來如果感興趣,可以推薦他到這個專業最強的老師課題組讀博,還可以出國。他笑了,第一次笑得那么開心,我也第一次感到當一名教師是多么神圣。”

  努日曼古麗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研究生,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每天除了上課和睡覺時間,整天都在實驗室做實驗或是在教室學習。聶新輝通過對她學習基礎和方法的了解,針對她的英語學習方法、研究思路、論文寫作等方面及時提出意見,還專門圍繞怎樣從碩士研究生走向博士研究生進行了全面的指導。2018年12月30日,經過聶新輝一年多的研究生培養,努日曼古麗順利轉入作物遺傳育種博士;2019年暑假指導努日曼古麗主持一項石河子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項目,同時帶領她參加南疆科技“三下鄉”活動,圓滿完成科研項目,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同時為南疆科技服務作貢獻。

  “轉眼間,我和結對子學生馬鴻煒相識兩年多,和努日曼古麗相識一年多了,無論時間的長短,我都親身感受到一個學生存在無限的潛力,我們每位老師都是挖掘潛能的人,也是為學生展示和發揮潛能提供機會和平臺的人。”聶新輝說。

(本文刊于2019年《石河子大學報》)

媒體石大

最新更新

BAOYU121永久免费网站,成年女人看片永久免费视频,成人永久免费高清视频在线观看